看升級后的檢測中心如何為百姓把好“入口關”
實驗室內部干凈、整潔、配套完善。
入口處的智能鞋覆蓋機
氣瓶室作為危險氣體存放區(qū)域進行了墻體防爆等特殊處理
樓頂完善的通排風系統(tǒng)
食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備受市民關注,如何保證廣大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也是市委、市政府所重點關注和解決的。為了落實去年年初市政府工作報告“建立綜合性食品檢驗中心”的部署,更好地保障包頭市的食品安全,切實解決以往我市食品安全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,全面提升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水平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國家食藥監(jiān)總局及自治區(qū)食藥監(jiān)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,經過4個多月的緊張施工,目前我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改造項目已順利完成,即將投入使用。2015年12月30日,記者受邀進行了探訪。
■ 可檢測20多種肉類基因 鑒定肉類摻假成為現(xiàn)實
檢測中心位于九原區(qū)烏拉街,到達這里后給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安靜、舒適。院內整齊的綠化、硬化,門衛(wèi)室、院墻、照明設施等一應俱全,而在記者上一次改造前探訪時,這里只有一座辦公樓,院內場地也是凹凸不平,雜草叢生。
再次進入檢測中心大樓時,入口處,記者一行被要求穿上鞋套和白大褂。因為檢測中心的特殊性,必須保證這里的干凈、衛(wèi)生。經過改造后的大樓內部布局更加現(xiàn)代、合理。一層為食品藥品綜合接樣、分樣、留樣、取報告、冷凍(冷藏)庫、氣瓶間等功能區(qū);二、三樓為藥品、醫(yī)療器械檢測區(qū);四、五成樓為食品檢測區(qū),六層樓新建550平方米的食品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實驗室的潔凈區(qū)。“目前是自治區(qū)首家規(guī)模最大,標準最高的生物實驗室。”檢測中心主任楊桂娥介紹說。此外,大樓全部布局通排風、集中供氣(試驗用氣體)等基礎設施,并安裝有智能門禁系統(tǒng)和消防系統(tǒng)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分子生物實驗室,這里主要用于開展肉類摻假檢測、轉基因食品檢測、運用基因技術進行其他生物類鑒定等。“簡單地說,比如有市民懷疑所吃的羊肉中摻了鴨肉或其他肉類,以前我們是不具備這項檢測能力的,改造后,我們購買了國際上先進的實時熒光定量PCR儀,通過它可以對比記錄在設備內的20多種肉類基因,從而判斷出含有哪種肉類。”楊桂娥介紹。以往,樣本送到上級部門檢測2-3天才能出一項結果,現(xiàn)在不管含有幾種其他肉類,最多一天就可以全部出檢測結果。
■ 軟件、硬件同步提升 把好百姓“入口”關
感受著先進的設備,聽著工作人員的介紹,慢慢地記者也對這里產生了更多的好奇。據(jù)了解,包頭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是包頭市專業(yè)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,是承擔食品藥品等產品質量各類型檢驗的法定機構。其前身是包頭市藥品檢驗所,成立于1962年,隨著機構改革,食品藥品檢驗機構的職能不斷擴展,2011年經市編辦核準同意更名為包頭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,同時加掛包頭市醫(yī)療器械檢測中心的牌子,隸屬于包頭市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和工商行政管理局。
2015年初體制改革,將包頭市質監(jiān)產品質量計量檢測所食品檢驗職能及部分人員劃轉到檢測中心。主要職責是承擔食品、藥品、化妝品、醫(yī)療器械、保健食品、餐飲的檢驗檢測及相關研究工作,同時為相關企業(yè)和客戶提供專業(yè)技術服務并為上級食藥監(jiān)管部門提供檢驗檢測的基礎材料。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(fā)展,檢測中心已經不符合目前食品藥品檢測實驗的標準和要求。去年8月,開始了大規(guī)模的改造升級。
現(xiàn)在,中心設有食品檢驗科、中蒙藥檢驗科、化學藥品檢驗科、衛(wèi)生學檢驗科四個專業(yè)科室和辦公室、質量督察科、食品業(yè)務科、藥品業(yè)務科四個輔助科室。項目實施以后投資920萬元,集中采購了47臺(套)食品檢測設備,其中包括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、實時熒光定量PCR儀等16臺大型精密儀器和前處理設備,大大提升了檢測能力。
“通過了自治區(qū)質量技術監(jiān)督部門藥品、化妝品、食品等檢驗項目的資質認定,其中藥品281項,化妝品127項,藥品包裝材料6項,醫(yī)療器械39項、潔凈區(qū)室環(huán)境2項,生活飲用水4項,非食品類檢驗能力合計六類459項;食品檢驗資質認定505項,其中食品417項,保健食品82項、餐飲具6項。兩類共計964項。除了基礎性檢測項目外,還能開展食品中農藥殘留、獸藥殘留、非法添加物、食品添加劑等項目檢測。”楊桂娥說,檢測中心將在今年的2、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,屆時,不僅為我市創(chuàng)建食品安全城市提供技術支撐,更是牢牢為百姓把好了“入口關”。(記者 劉磊 攝影報道)